永春概况

  

  永春由来 “四时多燠”(气候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美誉),故称永春。 

  桃源由来 “众水会于桃溪一源”,故名桃源。 

  地理位置 永春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东邻仙游县,南接南安市、安溪县,西连漳平市,北与德化、大田交界。介于东经117°4155″~118°319″,北纬25°1315″~25°3345″之间。全县总面积1456.87平方千米。县城桃城镇,人民政府驻衙口街1号,电话区号0595,邮政编码362600,距泉州市区70千米。 

  建制沿革 西周至春秋战国属七闽、闽越地,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属闽中郡,汉初属闽越国。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废闽越。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徙其民于江淮间,以其地属会稽郡。东汉建安(始于196年)初,属侯官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增置东安等县,属东安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南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改晋安郡为晋平郡。齐(479—502年)复为晋安郡。梁天监(502—519年)中,析晋安郡置南安郡,直至陈(557—589年)均属南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南安郡改为县,以其西北二乡置桃林场,属南安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五年(622年),析建州、南安县置丰州,属丰州南安县。唐贞观元年(627年)丰州并入泉州(今福州),属岭南道泉州南安县。唐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的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属岭南道武荣州南安县。唐景云二年(711年),改泉州为闽州,以武荣州为泉州(今泉州),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南安县。至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均属南安县。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延钧称帝,升桃林场为桃源县,属泉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年,闽通文三年),改桃源县为永春县。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直至后周(951—960年),永春均属清源军。宋属福建路泉州。元代,属福建行中书省泉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建总督郝玉麟请准,升永春县为永春州,辖德化、大田二县,直隶福建布政使司。民国2年(1913年),废府、州,仍为永春县,属厦门道。民国16年,废道,设行政督察区,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9月9日,永春县划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14日起,属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18日起,属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地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12日起,属福建晋江专区。1971年6月17日起,属晋江地区行政公署。1985年6月起,晋江地区改为泉州市(原泉州市改为鲤城区),属福建省泉州市至今。

  政区划分 永春县辖桃城、下洋、蓬壶、五里街、岵山、湖洋、一都、坑仔口、玉斗、锦斗、达埔、吾峰、石鼓、东平、东关、桂洋、苏坑、仙夹18个镇,横口、呈祥、介福、外山4个乡,共有27个社区、209个行政村。 

  政区人口  年末全县常驻人口4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出生率11.3‰,死亡率6.9‰,自然增长率4.4‰,城镇化水平为59.7% 

  2018年末,根据计生报表统计,永春县总人口为63.89万人,出生人口8483人,出生性别比113.46,出生水平13.33‰,比上一年下降1.2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357人,死亡率5.27‰,自增人口5126人,自然增长率8.05‰ 

  截至20181130日(户籍年统时间),永春总人口数为60.55万人,总户数为1.69万户,其中,城镇人口数为28.92万人,乡村人口数为31.63万人,男性为32.01万人,女性为28.54万人。 

  人文积淀 永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桃林场时期,有名宦陈镜台、盛均、陈保极、留雄。隋唐五代宋元时期,有名吏留从效、留正、庄夏、柯述。明清时期,有名吏颜隆、颜廷榘、庄际昌,抗沙俄名将林兴珠,武探花周自超,农民起义军首领林俊。民国时期,有民主人士郑玉指、宋渊源、潘节文、余逢时,热心举办教育的周公甫、苏克惠、曾天民,实业家沈逢源,华文教育家林连玉。20世纪20年代,有农民运动著名人士张大宣、颜步青。30年代,有安南永游击革命著名共产党员李南金、林多奉、李素明。50年代,有省部级领导干部林一心、梁灵光,有“永春三侨领”全国侨联副主席尤扬祖、颜子俊、李铁民。改革开放后,有省部级领导干部苏昌培、陈明、洪永世,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梁披云,语言学家陈章太、林连通,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研制元勋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刘兴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国外研究中心总地质师苏永地,著名教授学者郑小波、郑金贵、许江、余建星、陈初升等。海外名人吴作栋、余承尧、余光中、刘抗等祖籍地均为永春。 

  著名侨乡  永春县是著名侨乡。现有海外华侨华人116万人、港澳台胞4万多人,分布世界五大洲49个国家和地区(新增南美洲苏里南、非洲乌干达等2个国家)。海外永春宗亲同乡社团组织115个,遍布世界各地,马六甲永春会馆成立于1800年。1993年11月,成立“世界永春社团联谊会”。有自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缅甸等地回国定居的归侨2300多人。全国侨联副主席尤扬祖、颜子俊、李铁民三侨领,吴作栋、辜振甫、梁披云、余光中等都是永裔乡亲。旅外乡亲通过各种方式为永春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慷慨捐赠社会公益事业累计6.8亿元,设立侨捐基金100多个。海外乡亲利用各种优势,回乡投资兴业,在永春发展的侨外资企业有100多家。 

  气候  2018年,永春县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量正常,年日照时数偏多。气候特点:冬季降雨偏多,出现冬汛;春季气温异常偏高,日照异常偏多;夏季局地短时强降雨强度大,台风季台风影响偏轻。综合分析,冬季降雨偏多,1月降雨异常偏多,破历史同期记录。春季气温异常偏高,日照异常偏多。出现高温日期早,5月2日出现高温天气,为历史最早。5月破历史平均温度极值。影响台风个数少,整体影响偏弱。为近年来最平稳的一个台风季节。

  土地资源 全县农用地12.86公顷,建设用地1.01公顷,未利用地6905.55公顷。耕地保有量1.9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66公顷。 

  矿产资源 全县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30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2741.25万吨,水泥用灰岩探明储量39017.33万吨,高岭土资源储量1722.41万吨,明矾石资源储量31.3万吨,脉石英资源储量29.31万吨,铅+锌金属量59545.43吨,矿泉水探明储量为743立方米/天,地热资源丰富。 

  水资源 永春县水资源总量18.21亿立方米。2018年全县总用水量2.6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最多,为1.2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46.5%;农业用水量1.02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9630万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为524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39%;城镇公共用水量1118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4.3%;居民生活用水量2353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9%;生态与环境补水量349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1.3%。用水指标如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57立方米/万元。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31立方米/亩。 

  林业资源  森林资源  全县林地面积10.59万公顷,森林面积10.2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9.5%,森林蓄积539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10.58万公顷。森林面积中:乔木林面积8.18万公顷,占79.53%;竹林面积0.79万公顷,占7.64%;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1.20万公顷,占11.7%;非林地上片林面积0.12万公顷。森林面积按起源分:天然林面积3.18万公顷,人工林面积7.19万公顷。天然林面积中:乔木林面积2.53万公顷,占79.47%;竹林面积0.61万公顷,占19.18%;疏林地面积70公顷,占0.21%;灌木林地面积350公顷,占1.11%;封育未成林地面积10公顷,占0.03%。人工林面积中:乔木林面积5.65万公顷,占78.57%;竹林面积0.18万公顷,占2.44%;疏林地面积30公顷,占0.04%;灌木林地面积1.21万公顷,占16.75%;人工造林未成林地面积0.16万公顷,占2.2%。生态公益林面积3.21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0.3%,均为省级生态公益林地。 

  植物资源  永春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气候并存。由于东南季候风的影响,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其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水热资源,使永春成为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全县已查清维管束植物1938171583种。其中蕨类植物355897种;种子植物1587591486种。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102135种;被子植物1487381451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1295781176种;单子叶植物有19160275种。境内分布的国家Ⅰ级保护树种有5种:水松、水杉、银杏、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国家Ⅱ级保护树种11种:金毛狗、黑桫椤、刺桫椤、榉树、樟树、闽楠、半枫荷、花榈木、红豆树、鹅掌楸、福建柏;省级保护树种16种:油杉、青钱柳、沉水樟、红锥、华南桂、细柄半枫荷、红楠、福建悬钩子、绒毛小叶红豆、短柱树参、多毛羊奶子、刨花润楠、福建酸竹、鳞苞锥、乌冈栎、白桂木。 

  野生动物资源  据永春县1998年野生动物资源常规调查和1999年夏季进行的专项调查资料表明,全县有兽类61020种,其中猎人访问336种;、鸟类1334114种,其中猎人访问111种;两栖类1418种;爬行类1419种,其中猎人访问12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豹、蟒等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白鹇、红隼、红脚隼、游隼、鹰雕、乌雕、普通鵟、黑冠鹊隼、赤腹鹰、黑鸢、松雀鹰、雀鹰、草号鸟、领角号鸟、鹰号鸟、虎纹蛙等20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棕鼯鼠、黄腹鼬、黄鼬、豪猪、豹猫、画眉、滑鼠蛇、火斑鸠、黑斑蛙、白鹭、大白鹭、眼镜蛇、眼镜王蛇、戴胜、金腰燕、毛脚燕、家燕、小山蛙、戴云湍蛙等19种。 

  古树名木资源  全县共有古树22科、34属、39种,总株数为700株。其中散生古树297株,古树群5群,403株。其中一级古树23株,二级47株,三级630株。全县千年以上的古树有4株,其中圆柏2株,位于蓬壶镇观山村芹菜庵和桂洋镇文太村宫边;桂花1株,位于石鼓镇桃场社区观音阁;南方红豆杉1株,位于横口乡福中村宫角。 

  农业资源  气候资源  永春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处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两个过渡性气候带上,内半县多为中亚热带气候区,外半县多为南亚热带气候区,而千米以上高山呈北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多雨,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之称。全年无霜期320天,年平均气温20.5℃。一月份平均气温12.1℃,七月份平均气温28.2℃,极端最低气温-3.3℃,极端最高气温39.6℃。全县≥10℃年活动积温6186.57626.7℃。年降水量12002600毫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699.9小时,平均年可照时数4422.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8%。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年平均蒸发量为1639.0毫米。年平均风速1.8/秒,最多风向为偏东风。 

  土地资源  永春县土壤以砖红壤和红壤为主。砖红性红壤主要分布在中部、东南部沿桃溪、湖洋溪两岸的低丘地带,红壤主要分布在东部低山、高丘陵地带;黄红壤多分布在西部海拔7001230米的中山地带;黄壤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山峰上部。2018年末,行政区域总面积1456.8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89万公顷,人均耕地0.03公顷。 

  水文资源  永春县水资源主要有境内年降水、山塘水库蓄水和地下水组成,年降雨量12002600毫米,平均年产水总量为14.43亿立方米 。永春县流域面积1652.85平方千米 ,境内流域面积达50平方千米以上的溪流有12条。主要溪流有5条,即晋江东溪上游的桃溪、湖洋溪;晋江西溪上游的坑仔口溪、一都溪和岵山溪。多年平均径流深度1050毫米,其年产水:枯水年8.85亿立方米 ,偏枯水年10.45亿立方米,平水年12.95亿立方米,丰水年18.73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农林产品、药材、水力、矿藏等资源优势。全县林地面积10.59万公顷,林木蓄积量539万立方米,生态公益林2.97万公顷,是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农产品主要有芦柑、荔枝、龙眼、茶叶、食用菌、毛麻竹等。野生中草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地道药用植物1000多种,是福建省著名南药出口基地县。 

  能源资源 永春县水资源总量18.21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12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量11.9万千瓦。永春县水电开发较早,被誉为“小水电之乡”。至2018年底,全县有水电站160座,其中县属水电站11座,引资水电站3座,国企自备水电站5座,乡村水电站141座,共装机254台,装机容量11.01万千瓦,水能资源开发率92.5%2018年全县水电发电量3.2亿千瓦时。 

  旅游资源 永春,古称“桃源”,置县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幅员1468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236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9.2万人,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全县森林覆盖率69.5%,绿化程度达到95%,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建单位(全市唯一),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先后荣膺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明县城、中国香都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全县拥有1个国家4A级旅游区牛姆林、6个国家3A级旅游区百丈岩、魁星岩、乌髻岩、仙洞普济寺、雪山旅游区、北溪文苑旅游区、3个国家2A级景区老醋文创园、余光中文学馆、云河谷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北溪、观山,1家省级养生旅游休闲基地牛姆林,3个省级观光工厂永春老醋有限公司、彬达制香厂、顺德堂老醋公司,3个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呈祥乡、五里街镇、岵山镇,20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大羽村、茂霞村、观山村、东溪村、三岭村、埔头村、南美村、西村村、福东村、福德村、锦龙村、丰山村、吾江村、苏合村、东美村、花石村、龙水村、东里村、新琼村、西昌村,1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岵山镇,1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大羽村,2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东溪大峡谷、北溪文苑,1个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百丈岩,星级酒店2家、旅行社及营业部18家。同时,还有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纸织画、白鹤拳,7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永春芦柑、永春佛手、永春篾香、永春老醋、永春漆篮、永春纸织画、岵山荔枝。 

  环境质量  水环境状况  2018,晋江水系永春段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质状况优。桃溪、湖洋溪、一都溪、坑仔口溪等4条主要河流水质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100%。县级饮用水源地水质Ⅲ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城镇居民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大气环境质量  2018年,永春县空气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CO2)、二氧化硫(NO2)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质量指数(AQI)年均值为55,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5%,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为354天。 

  声环境质量  2018年,城区声环境质量保持较好水平,县城功能区噪声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3分贝,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县城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3.8分贝,达到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 

  经济实力 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8.7%,农业生产总值40.24亿元、增长3%,工业增加值213.63亿元、增长10.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0.21亿元、增长1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7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6%11个考核指标中有7个指标位居全市中上游。其中,出口商品总值增幅居全市第2,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增幅均居全市第3,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市第4,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亿大关,创历史新高。 

  项目建设 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战役式推进项目攻坚年活动,抓招商、促项目、增投资,始终把项目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战略,对接签约七匹狼高端度假酒店、清华启迪鸿星冰雪世界等50个项目,总投资80多亿元,其中七匹狼高端度假村、中梯科技项目等12个项目已落地开工或投产,完成投资33亿元。推动“五个一批”项目梯度转化,拉紧项目策划、盘子对接、落地攻坚、项目建设服务、竣工投产等项目链条,全年新增项目97个,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184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0亿元,166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新批三资企业(含增资)16家,投资总额5.73亿元,外贸出口总值27.37亿元。加强县工业园、轻工新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中区等项目平台建设,提升园区效益,适时清理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企业,盘活被司法查封土地1.53公顷。至年底,县工业区入驻企业138家,全年创造工业总产值达350亿元。 

  产业培育 做优新产业,着力推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29亿元,重点引导传统资源型企业主投资实体经济,强力推动美岭水泥、博纯材料等企业增资扩容,促进资源及深加工产业向新材料产业方向转变提升;智能制造产业先后对接引进九牧永春智慧制造产业园、中梯科技总部项目,并配套引进源福机械、恒钛铸锻等项目。做大规模产业,着力推进轻纺鞋服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轻纺鞋服产业产值达256亿元,实施轻纺鞋服产业龙头促进计划,推动万家美等企业技改扩张,促进奔达等原有优质企业破产重组,主导地位更加凸显;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重点推进永燠制药增资扩容,引导企业把更多药号落地永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做特有根产业,重点扶持香、老醋、陶瓷三大特色产业。出台“香八条(新)”“醋十条”“瓷八条”,香产业、老醋产业、陶瓷产业分别实现产值74亿元、7.6亿元、45亿元。做好现代服务业,致力把全域旅游打造成为永春县重点支柱产业之一。实施牛姆林等景区的提档升级,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454.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8%,旅游总收入49.47亿元,增长18.9% 

  城乡环境 以争创“联合国人居奖”为抓手,以全境美丽为目标,找准方向、持续发力,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颜值。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综合治水试验“五全六治”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2018年参加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并作典型发言,水利部给予高度评价。实施城东街立面景观改造、全城植绿、“两高”及城乡重要通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列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试点县。生态连绵带工作得到市委书记康涛“有特色、很用心”的肯定批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设泉州市党内政治生活体验馆、刘太格规划作品馆、科技馆和世永联大厦,提升城市品位。深化“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动,打造了岵山茂霞、仙夹龙水、五里街大羽等一批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在永春县召开,经验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 

  发展活力 入选全省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县,获评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域生态综合体实践模式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22项重点改革经验之一,生态保护建设典型做法被国家发改委推广。获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界定。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发放抵押贷款9.86亿元,居全省第一。获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拓展试点县。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市率先推进“五窗合一”,办理时限提速68.75%。开展2次权责清单动态调整,调整权责事项292项;加强减权放权事项监管,公布监管责任清单73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家、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企业)6家、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3个。已认定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64人、法人(团队)科技特派员3家。 

  社会事业 全年民生投入25.76亿元,占财政支出80%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万元、比上年增长8.5%4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2.61%。持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各类扶贫惠民资金1.7亿元,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实施省级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45个,消除空壳村16个。通过省政府教育“两项督导”评估,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居全省前列,就业、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持续发展进步。 

1 条/页  共 2 条  页次:1/2页 

友情链接

在线客服
咨询热线
电话:0595-27013259
传真:0595-2701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