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文化

我的家访经历

2013-01-07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464

获“慈爱永春·善行天下”征文比赛二等奖

 

我的家访经历

洪刚湖

 “利儿,你的老师来了,快下来沏茶。”那声音像是从低音炮里传出来的一般,沙哑而沉闷。看到我们朝她家走来,建利的妈妈便扯着喉咙大喊起来。她随即把手中的活儿停下,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过来迎接我们。

来到建利家已是第三次了,一切都不觉得陌生。一间老旧砖瓦房隔成两半,前面是餐厅和厨房,后面是寝室。记得第一次上他家时,建利刚上初中,当我们把慈善总会拨下的助学金送到他母亲手里时,他的母亲紧握着我们的手,眼里噙着晶莹的泪花,感动之余掩饰不了伤痛,她不断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感谢慈善总会,我们利儿上学有希望了。”那时,建利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遇难,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倒下,使原本拮据的家庭一时失去了经济来源,这对于一个残疾的寡妇来说无异于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生活重担一时压在她单薄的身上,让她喘不过气来。她不得不让儿子辍学回家帮忙,懂事的建利只好含泪告别他深爱的课堂。学校领导知道了这一情况,本着“一个也不能少”的办学理念,决定帮助建利度过难关,刚好县慈善总会拨给我校一笔助学金,用来资助贫困生,这犹如一场及时雨。我校赶紧派老师把300元助学金送到建利家里。拿着这沉甸甸的300元钱,建利的妈妈千言万语都离不开一个“谢”字。第二天,建利又重新背着书包上学了,高高兴兴的。正是这样一笔助学金,帮助了一个失学的少年重返校园,继续他美好的求学之梦。

第二次到建利家的时候,建利的妈妈正在给鸡喂食,见我们来了,她赶忙打招呼,邀我们进屋去坐,见她腿脚不灵便,我们就借故不进屋,只在门外站一站。我们说明了来意:我们是特意为建利送来慈善总会拨下的助学金,同时我们也向她反馈了建利在学校中的表现。建利是一个争气的孩子,所谓人穷志不短,他在学校学习十分刻苦,每一门功课都取得优异成绩,期中考试总分在年级中名列前茅。听到这一喜讯,我们看到建利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接着从交谈中,我们也知道自从她丈夫死后,她家被列入低保对象,得到了政府的救助,也得到乡邻的周济,还有村委会也出资给她送来了鸡苗,并派技术员指导她饲养方法。如今小鸡已长大,母鸡开始产蛋,公鸡也可以出产销售了。看到建利家的光景好起来了,我们觉得很开心,可以肯定他家生活已经没有后顾之忧,建利可以在校安心学习了。

现如今,在建利家,我们看到他家旁边搭起了大大小小的鸡圈,路上成群的鸡见到我们这些陌生的客人,扑腾着翅膀,一齐向两边逃散,好像要夹道相迎,为我们让开了一条路。跟着建利的妈妈进屋后,我们看到屋内经过简单装修显得宽敞明亮起来了,喝了茶,当我们要把助学金送给她时,她摆了摆手,笑岑岑地对我们说:“这些年感谢政府,感谢慈善总会,感谢好心人帮了我们不少的忙,使我们度过了难关。如今我已饲养了成群的家禽,开始有了收入,还了借款不说,还有剩余,已不愁吃穿,孩子上学有了着落。我知道现在还有许多有困难的人需要用这笔钱,你们把它送给更需要的人吧。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现在正打算向慈善总会捐款呢……”多么朴素的话语啊,说得我们心坎里,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访建利同学的家,我感触颇多。建利家能从困境中走出来,离不开慈善总会的帮助,离不开政府的关心,也离不开乡邻的周济。这不正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互助互爱的光荣传统吗?是啊,只要我们充满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愿普天下遭遇困难的人们能度过难关,日子越过越红火!

友情链接

在线客服
咨询热线
电话:0595-27013259
传真:0595-27013258